加快推進霧霾治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迫切任務,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。雖然目前我國霧霾治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,但路漫漫其修遠兮,真正根除霧霾侵襲,仍需上下而求索。
霧霾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今后3年力度有增無減
不可否認,時代發展到今天,老百姓的生活正在發生著深刻的、的改變,但是,在經濟整體發展的同時,一些地方、一些領域因為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,無節制地消耗資源、破壞環境,使得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民生問題。
霧霾入侵
2011年底以來,PM2.5污染成為全國人民共同關心的環境問題。每次霧霾來襲,人們皆議論紛紛,口罩成了出門標配,空氣凈化器、新風系統與洗衣機、冰箱一起走進千家千戶。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,PM2.5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幸福感。
近年來,政府在治理霧霾問題上,可謂是“下重拳”、“出大力”,國家已修訂出臺嚴格的法律向污染宣戰,且拿出了“壯士斷腕”的決心主動調整產業結構,將逐步讓 “APEC藍”、“亞運藍”等成為“新常態”。
中科院在《我國大氣PM2.5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建議》的報告中指出,過去十多年來,我國對大氣污染控制持續加大力度,火電、鋼鐵、冶金等行業在降塵、脫硫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,多數城市大氣煙塵與二氧化硫濃度增長態勢得到遏制,部分地區甚至開始緩慢下降。
形勢緊張
的確,從近來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來看,我國的霧霾治理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,總體情況有所改善,但污染狀況尚未得到有效遏制,局部地區污染依然嚴重,形勢不容樂觀,仍面臨著諸多問題與挑戰。
2017年發布的《城市藍皮書:中國城市發展報告》明確指出,霧霾治理的面臨的挑戰主要體現在六大方面: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產生霧霾的重要原因,經濟結構轉型滯后是霧霾重污染地區面臨的普遍挑戰,執法不嚴導致部分地區環保責任弱化,區域協調治理機制仍有待進一步深化,部分污染源控制工作缺乏配套技術支撐,不科學的城市規劃建設導致自然生態功能下降。
其中,執法不嚴問題,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霧霾治理的進程。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著“重發展、輕環?!薄跋任廴?、后治理”的思想,甚至認為霧霾治理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。
據了解,部分地區環保措施不到位、環保責任不落實,對于企業排污、環境違法等行為采取“睜一只眼、閉一只眼”的態度,有法不依、執法不嚴、違法不究,甚至干預環保監測、監察和執法,導致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效果大打折扣。
未來行動
2017年12月23日,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“2017-2018中國經濟年會”上明確表示,霧霾是民生的痛點,是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。今后三年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會減弱。如果說治霾影響了經濟增長,那影響的是那些我們不想要的增長,是那些對人民美好生活帶來負效果的增長,是那些會危害國家長遠發展的黑色的增長。
楊偉民提出,治霾的措施主要有:一是調整產業結構,淘汰落后產能。二是調整能源結構,現在電能總量過剩,要更多使用水電、風電、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,相對的減少煤電的發電量和消費量,要繼續推進冬季清潔取暖,因為冬季制霾仍是重中之重。三是要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。四是調整運輸結構,減少公路和貨運比重。